上周,上海开启首批饮料「营养选择」标识试点,将采用不同等级来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
具体来讲,在新规下发后,超市饮料柜、奶茶点单台,、产品外包装,甚至是在线小程序,都会给饮料按营养营养分几等,贴上根据综合营养给予ABCD的评分标签。
A级的评分标准之严苛,只有纯茶、美式咖啡、苏打水等不添加任何非糖甜味剂的饮料才能达到。而许多人日常爱喝的快乐水、柠檬茶无一例外非C既D。
消息一出,社媒平台上一时间引发了大量关注与讨论。不少营养博主认为是好事,值得推广,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手里的D级奶茶瞬间不香了。
从趋势上来看,饮料分类的制度确实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习惯的养成,但同时,也要警惕「食物道德化」,没有绝对的「健康D级」食物。
实际上,这次的试点中就包含了霸王茶姬、奈雪的茶等头部新茶饮品牌,对奶茶的分级也并非黑即白。如果是达到A级标准的产品依旧可以是值得推荐的。
以后同事朋友间拼单奶茶的话术,就不再是「冻顶乌龙无糖去冰」,而是「喜茶A级单品」。
不管是减糖政策不断推陈出新,还是可乐冰红茶逐渐失宠,燃茶东方树叶重新摆到货架黄金位,背后是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品牌们也确实不遗余力地在顺应趋势进行转型,无糖饮料、0添加剂、电解质水等健康新概念层出不穷。就连一年卖出三亿多杯的香飘飘,或许是因为营收净利双降快「飘不动了」,也在加快健康化升级。
尽管饮料品牌厂商也顺应趋势推出更加健康化的产品,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饮料终归是饮料,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终目的。对于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来说,迈开腿或许依旧还是最重要的那一步。
近日,上海开启首批「营养选择」标识试点,采用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全标识会出现在饮料包装、点单程序、菜单等场景。
这是自上海从去年10月份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后再次更新落实饮料分级制度。
事实上,在去年8月,上海就已有159家试点商超便利店张贴「红橙绿」三色标识来给出健康建议。
而此次的标识从「含糖等级」更新迭代为「营养等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从「健康建议」转型成为了更加直接的「选购指南」。
和新加坡以「含糖量」为主的评判标准不同的是,上海此次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则逐级递减。
换句话说,非乳源性糖这一标准其实是给「牛奶」这一品类开了绿灯,不然在国家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饮用300克的牛奶一下子就要被新的标准打上C等的营养标签。
如果一款饮料的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6g/100ml,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为1.2g/100ml,等级为B级;反式脂肪含量为0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等级为A级。那么综合来看,该饮料的总体评级为C级。
除了本次试点的企业单位外,不少品牌或许是早已有所规划,先后响应政策,推出健康产品线。
近日,维他柠檬茶宣布推出无糖款柠檬茶新品。新产品不含蔗糖,仅添加代糖甜味剂成分。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维他集团就已经开始持续布局无糖业务。包括将米乐 M6无糖茶引入内地市场,到推出乌龙茶和菊花茶等冷萃纯茶等。
无独有偶,喜茶也官宣联动健身博主帕梅拉,邀请其担任喜茶2024年「健康推荐官」,与喜茶携手推动健康茶饮以及喜悦的生活方式。
甚至是环绕地球的香飘飘,因为营收净利双降飘不动了,也在加紧产品创新转型,加快健康化升级。
不管是官方层面的文件指南,还是茶饮品牌的战略布局,似乎都在指向一个趋势:奶茶饮料正在逐渐变得更加健康化。而这一趋势也直观反映在产品的销售额上。
《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指出,无糖茶饮在线亿元,五年间完成了近10倍的增长。
从被中年男人买爆的东方树叶,到高举着「0糖0卡」大旗的元气森林,无糖饮料们瞄准的并非传统饮料市场上的上瘾特征,而是命中了现代都市人的健康需求。
消费者行为也佐证了这一点。精练GymSquare《2023中国健身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业报告》调研结果显示,糖分含量已经成为消费者在选购健康食品时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过度摄入糖分对人体的危害早已被证实。早在可乐席卷全球的年代,《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就是美国肥胖问题的罪魁祸首。
一直以来,大众有种刻板印象是“奶茶不健康”,现制现售含糖饮料也没有预包装饮料类似的配料表规范。它的含糖量有多高,说到底是需要品牌主动公布。
而在当下消费者对茶饮的要求趋于无糖健康、原料干净的形势下,正驱使现制饮料品牌更透明地公开自己的配料表。
去年,喜茶微信小程序逐步公开了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部分产品在原料详情之外,还包含热量计算和营养成分检测详情。
为了让用户对热量有更直观的感知,还会给出形象的换算,把热量单位替换成常见的食物。用户切换不同糖度后,热量也会根据选项实时调整。
不过,喜茶并不是行业内首个公开配料表的品牌。作为本次试点品牌之一的霸王茶姬去年也已经上线了热量计算器。
酸奶品牌 Blueglass 和茉酸奶甚至把原料成分贴在杯身上,让网友直呼一杯下去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诚然,饮料分级的新规能够更好地帮助消费者选购更加健康的产品。但AB级单品虽好,却也不能贪杯。
一方面,非糖甜味剂饮料始终无法替代饮用水。不少无糖产品在不添加糖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品的甜味就会使用评级标准中所说的「非糖甜味剂」。主要包括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糖醇化合物。
然而看似完美的非糖甜味剂,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也已经深陷舆论中心。去年先后就有nature子刊研究结果指出赤藓糖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和世卫组织宣布阿斯巴甜为2B类致癌物。
关于甜味剂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它的出现只是给爱喝含糖饮料的人提供了一个稍好的选择,并不是说甜味剂可以毫无负担地使用。
世卫组织去年的指南中的一条强度较弱的建议也指出:“长远来看,非糖类甜味剂对控制体重并没有帮助,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以牛奶为例,全脂纯牛奶大概的饱和脂肪含量在2.5g/100ml上下,尽管乳糖可以依据非乳源性糖的标准豁免,但根据饱和脂肪的标准,全脂纯牛奶有可能被归为D级。
而牛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饮品来说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难以替代的高吸收率天然钙来源,同时还提供优质蛋白以及维生素B2等维生素和镁、钾、锌、硒等丰富的米乐 M6矿物质。
归根到底,饮料分级新规确实给大多数人在做产品购买决策时,提供了更加健康导向的购买指南。但对于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士来说,相比管住嘴,或许更重要的依旧还是迈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