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吸引了大批香港人在深创业,也进一步推动了湾区的经济发展。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港的进一步融合正为湾区建设带来核心动力。
将继续用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实体,连接和服务平台海量的中小实体商户与广大用户,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8月初,生活在罗湖,拥有6家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的郑志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香港人,他真切感受到深圳的方便与温暖,尤其是疫情期间,政府的政策扶持,给了像他们一样踏实做实业的港人更多信心。今年,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书城店)也连续3年上榜大众点评“必吃榜”,是20年来顾客对“新发”品牌的肯定,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未来他愿意一直留在深圳,继续谱写港人在深奋斗篇章。
早在1973年,郑志伟的父亲就在香港创立了新发茶餐厅,兢兢业业用看似普通的美食填饱食客的一日三餐,高峰时期在香港开有10家分店。2002年,郑志伟的父亲跟随香港人北上热潮来深考察新的发展机会。在罗湖,他发现许多香港人都在这里定居,整体氛围尤其是饮食习惯和香港都比较相似,当机立断盘下了凤凰路的铺面,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正式在深面世。
作为最早一批来深创业的香港人,郑志伟和他的父辈以香港茶餐厅为载体,不仅将港式通勤美食带入深圳,更将香港文化、港式生活方式于“烟火气”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香港人对港式茶餐厅有着深深的情结,加之各种影视作品的影响,它已经成为港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代表。郑志伟介绍,茶餐厅其实是从“冰室”演变过来的。早期冰室售卖的菜品是先有英文后有中文,比如三明治(英文:sandwich)、奶茶(英文:milktea),就是把英国一些餐厅食物平民化,但品类相对较少。随着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冰室就餐,冰室已经成为香港人的饭堂。
在他看来,香港茶餐厅的精髓就是卖什么食客说了算,所有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吃饱,不分身份不分阶层,真正达到了“民以食为天”,是香港快节奏生活、多文化碰撞中非常典型的缩影。
而港式茶餐厅对深圳人来说,也已经成为除了家的第二个“饭堂”。新发开业时,深圳的港式茶餐厅并不多。受香港潮流文化及香港卫视电视台等影响较深的深圳市民,对香港饮食本身就充满好感。同时,深圳与香港无论是文化、生活节奏还是饮食习惯都有着一脉相承的相似,所以茶餐厅在深圳迅速开枝散叶。“这么多年来,深圳也涌现了非常多的茶餐厅,不乏一些香港知名品牌,与其说是我们将港式茶餐厅带来深圳,不如说是深圳也需要茶餐厅。”谈及港式茶餐厅在深圳的发展,郑志伟感触良多。
20年来,新发茶餐厅无疑是深圳港式茶餐厅风潮的先驱者、引领者,也是深入深圳市民心中的茶餐厅代表。为了将“饭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新发开业时就采取了全年无休全天24小时营业的经营模式,让食客想吃东西就随时可以吃到。这个决定其实是很冒险的,当时深圳根本没有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的餐厅,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郑志伟表示之所以这样做,还是他们内心对港式文化的一种坚持,香港茶餐厅都是这样营业的,希望把香港文化原原本本的带到深圳。
2002年凤凰路店开业时,店面约500平方米,这在一个新店里是比较大的面积了。“当时朋友都说我们太夸张了,一下子搞这么大面积,但我们的想法是要做就做大一点,本身香港那边的茶餐厅都是面积很小的,所以用餐体验会有一些影响,希望在深圳把港式茶餐厅进行一个升级,提供舒适的环境去享受美食。”郑志伟笑着说道。
同时,香港茶餐厅是很少有新鲜烧腊档口的,郑志伟和父亲又专门去学习制作烧腊大胆开设新鲜烧腊档口,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就是取名于此。除此之外,20年来新发菜品的价格20年都没有改变过,这就意味着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在2002年时价格是很高的。对此,老顾客都笑称“果然是香港来的”,但仍然不乏源源不断的食客,最终靠的还是新发始终如一的出品。
很多人不知道,现在的新发书城店,是一间经过三次更改地址后的“新店”。该区域最早的新发位于罗湖万象城后方,因租金到期,新发为了留住十年的老顾客,果断在都市名园另一边租下铺面,后因都市名园改造升级,又租下现在书城店旁的位置,“当时500米内有3家新发,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发达了。”郑志伟笑着说,还是舍不得罗湖的老顾客才这么“疯狂”,可能这就是港人的实干精神。
为了将港式文化更直观地传达给所有顾客,郑志伟移址时重新装修,在餐厅顶上铺满LED屏幕,滚动播放粤语歌词、香港经典电影台词等,也成为书城店的一大特色。顾客黄小姐表示,吃着饭抬起头就能看到经典歌词,真的很“港风”。郑志伟表示,未来新发将逐渐把每间分店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带给食客不一样的就餐体验。
对港式文化的坚持,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新发。6月22日,大众点评正式发布2022年“必吃榜”,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书城店)作为深圳46家上榜的餐厅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饮食口味。目前,新发在深圳有6家分店,拥有稳定的老顾客群体,其中不乏港澳在深居民。可以说,新发品牌的成长过程,是港人在深圳奋斗的样本,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样本,港式文化与深圳本土文化,在不停穿梭的食客与“烟火气”之间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延绵不绝。
郑志伟表示,关键还是原材料。比如港式奶茶使用的“黑白奶”是荷兰进口的,香港可以随处买到,但在国内就不一定能找到同品牌。为了保证和香港一样的口味,新发采用了高成本的做法,一定要和香港原材料一致,这也是新发能留住顾客的原因之一。
目前,新发的菜单有中餐、西餐、水吧、烧腊、粉面五大品类,180多个SKU(菜品种类),琳琅满目。同时,如果客人还有特殊需求,只要他们有原材料,都可以随时满足,也无意间开发出了更多搭配新品。“记得有一次客人点焗猪扒饭,但他又想吃午餐肉,于是那次焗猪扒饭就加了午餐肉,茶餐厅的特色就是食客想要什么,我们有就能做。”郑志伟还介绍道,“我们烧腊是很受欢迎的,很多顾客都说比专门的烧腊餐厅做得好吃。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认真出品,同时保证新鲜。首先一定要门店现烤,其次当天的食物一定不留至明天。所以我们的复购率很高,老顾客非常多,一进来就会看到很多熟悉面孔,他们的一日三餐都在新发解决。”
除了出品港式,服务上新发也继承了港式“街坊”特色。在新发茶餐厅内,你会发现,很多顾客来吃饭都像走进自己家,随和地和服务员打招呼、聊天,这样一吃就是十几年。郑志伟回忆,经常会看到客人过来并没有吃饭,就是点杯喝的和服务员聊家常。有时候还会看到各自来吃饭,因为坐的隔壁桌子就聊起天来。一个20年的品牌靠不变的亲切服务和始终如一的出品沉淀下来,深受食客欢迎。不仅如此,新发还主动发挥社会责任,经常将食物送给环卫工人、流浪汉,也成为顾客点赞的一段佳话。
对此,郑志伟表现得十分谦虚。他从16岁开始跟着父亲经营茶餐厅,现在父亲已经半退休,也见证了香港茶餐厅过去的繁荣及现在的理性发展。8月1日中午12时左右,记者在书城店看到,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伍,以住在附近的居民、附近上班的白领为主,平均等位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不停来往的顾客,场景异常热闹,很难相信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餐厅。
郑志伟还介绍道,疫情期间新发的生意一如既往,“政府给予了很多扶持,落实也很迅速,员工社保、税收减免都减轻了经营压力。大众点评必吃榜的发布也给门店增加了很多流量支持,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
同时,郑志伟也表示自己也是深圳的见证者,这些年来深圳变化十分大,让他也感叹在这里生活越来越舒适。刚来深圳开餐厅时,网络不发达,也比较繁琐。现在三证合一,通过网上预约半天就能办完所有证件。交通、生活也越来越便捷,网络支付的发达不用带现金就能出门,“在香港还做不到的,我愿意一直在深圳生活。”郑志伟说道。
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餐饮商户身上得到了集中表现。尤其是疫情期间,餐饮商户携手前行,彰显出深圳餐饮行业的韧性与坚持。近年来,大众点评坚持做“消费者真觉得好吃”的大众美食榜单,连续六年发布“必吃榜”,不仅深受市民认可,更为商户带来实实在在地流量扶持,已经成为链接食客与商户、市场与消费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
为助力深圳打造餐饮文化高地,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大众点评以必吃榜为支点挖掘优质供给,为提振消费信心与推动消费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据悉,8月9日,“2022大众点评必吃榜颁奖盛典暨大湾区之夜”将在深圳举行。与此同时,大众点评打造的“必吃榜万人免费试”活动正在进行中,香港新发烧腊茶餐厅与深圳多家必吃榜餐厅一起,推出上千份必吃榜免费试套餐让利消费者,深圳本地的消费者可以在8月15日前到大众点评App免费报名参与活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